• 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  • 微拍文交临沂服务中心
  • 寻茶组内容
  • 临沂市人民政府

玉虚文化

您的位置:首页> 玉虚文化

晨访季之光(作者:王振国)

时间:2019-06-05 20:42:28 作者:临沂民生网

  琅琊历史  说老城故事

       认识季之光先生,是1990年我刚到原临沂市委办公室工作的时候,一晃30年过去了。
  有一天,有个重要上级领导来临沂视察,我们这些办公室工作人员呼前拥后,霎时忙乎了一番,其中就有个是专门照相的。当时照相机还不普及,大家对照相的人都有一种神秘的感觉。活动结束时,我问别人,这个背个大摄影包的人是谁呀,他们说就叫季之光,市委市政府领导有重大活动,都是他照相,他是档案局的工作人员。
  因我最近当红领书记,主要联系东关社区。我就想到他是住在解放路河河大桥西首路南,原东关老洋桥头,应当先拜访拜访他,听听他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。
  今天一大早,我就来到他住处附近。打听了一个卖早餐的,他说向西20米那个三层小楼就是。来到楼前,看到一个老年女同志正在打扫卫生。我上前问道,大姐,季之光老师住在哪里呀?正是我们家,她连忙答道。我说起床了吗?她一脸笑容说,早就吃完饭了,一会要到门头上去。她说的门头就是季之光先生退休之后,在河东区经营的一个照相馆。现在是他女儿女婿经营,他老两口给帮帮忙。
  说起季之光先生,在临沂城可是有很多人认识他。一是他是个摄影师。从小在国光照相馆工作,入伍转业后就在机关大院绯。走动背着个照相机,穿着个摄影马甲,给人印象深刻。二是他上过电视。那时普通人上电视可是个大事件。有一年沂河发大水,洪水泛滥,波涛滚滚,从上游冲下来一个放羊的老头。正巧,在大桥前的一个孤岛上,他抱住了一棵大树,大声呼救。这时候,围观的人非常多,但谁也不敢下去。季之光闻讯从家里跑出来,脱了衣服,一个猛子就扎下去,没多长时间就游到了那个人的面前。顶着巨浪,把那个人连拽加拖,最后终于弄到了岸上。落难人得救了,大家都对他的行为赞不绝口。事后,电视台找到他,对他见义勇为的壮举进行采访。他面对镜头说,这没什么,都是我们经常做的。我就住在桥头,曾经四次在沂河里救过人,根本不用宣传。那时起,他在我们这些青年人的心中,形象立时高大了许多。

 

季之光先生


  沿着窄仄的楼梯,他老伴把我引上三楼。还没进门,我就大声喊:季之光先生,你好啊!
  他连忙从沙发上站起来,愣愣的看着我,似乎有些不认识的样子。我说,我是老市委办公室的王振国呀!他端详了一下,马上说,哦……是小王,怎么胖的这么厉害?我都不敢认你了,快坐快坐!
  季之光先生己是74岁的年龄,却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小10岁。他红光满面,双目炯炯,声音洪亮。特别是说起东关的历史,说起那些重要事件,他就异常兴奋,声音明显要高出八度。
  大家知道,古临沂城有四关:东、西、南、北。
  东关,作为当年的水路交通枢纽,曾经几度繁华。这里演绎了多少
  悲欢离合,流传着多少动人的故事,承载了多少老临沂人亲切的记忆?
  时光荏苒,千年一瞬。踟蹰在东关的巷陌,古树下,老屋中,凝望青砖灰瓦,抚摸斑驳印痕,仿若已穿越时空,追寻着历史的脚步,感受代代东关人繁衍生活的气息……
  季先生一边说,一边擦着汗……
  这里有闻名遐迩的惟一斋八宝豆豉,已成为东关人抹不去的骄傲。
  这里曾有喷香诱人的老鳖糁,那迎着黎明曙光的悠长的叫卖声,早已铭刻在每一个老东关人的心里。
  这里曾有老酒厂,沂州府、沂河白干的香气,一直绵延至今。让人念念不忘。
  这里有琅琊王墓,记录着史上辉煌的文明篇章;那高高的封土堆上,留下了多少代东关人的童真笑语?
  这里曾有历清初大震而不倒的镇海门,有临沂“八大景观”之一的“沂水拖蓝”
  这里是临沂最早的菜篮子,有青青的菜园,还有熙熙攘攘的街市……
  大街小巷,数也数不清。东关街 关帝庙街 后楼巷 小井巷 白家巷 酒厂前街 酒厂后街 酒厂西街 卫校巷 高崖子巷 东郝家巷 西郝家巷 东马家巷 西马家巷 花园街 姜园街 姜园后巷 姜园西巷 郑家巷 青龙寺巷 潘家园巷 李家巷 ……
  季老师越说越兴奋,好像忘记了时间。
  这时,他老伴在楼下高喊:快走吧,时间不早了!
  我看他有起身欲走的样子,就连忙说:季老师,季老师,你说一说你拍摄的那些老照片!
  一提老照片,又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话匣子。
  他说,国光照像馆是临沂解放前的一家老照馆,解放后实行了公私合营。他年轻时工作第一站就是在这里学徒,以后又分别在苍山、汤头分店当过摄影师。
  他说,由于喜欢摄影的缘故,在部队转业到临沂县委工作后,领导就安排他负责照相。工作之余,他拍遍了临沂的山山水水,大街小巷。
  他说,我拍的最多的就是沂河母亲河,特别是发大水的时候,城里人都站到河堰上看景,真是人山人海。沂河老桥的变迁,那些推着独轮小胶车或担着担子进城赶集的身影,每到大集都会熙熙攘攘,摩肩接踵。还有临沂老汽车站、琅琊塚、大修厂、粮油了加工厂、肉联厂、临沂酒厂、地区医院、人民饭店、东风影院、一小一中等学校,老东关都被我拍严了。
  图片载史册,瞬间留永恒。他说,这些年找他要照片的络绎不绝,有单位的,也有个人来找,能提供的都尽量提供。他又说:那时我都是用胶片拍摄的,整理还要扫描,非常麻烦,一箱子一箱子,你看三楼全都堆满了盛胶片的箱子。
  因他急着到河东门头,我只好与他惜别。相约,改天晚上到西边老巷子的老马家庭饭店,边吃边聊。
  出了他家门向西不远,就是东关社区党委的办公地点,我的新办公室就在主楼的四楼。
  我边走边想,老东关的历史就是临沂的发展的缩影。过去临沂城区范围很小,但东关作为主城区,工业农业服务业、文化卫生商贸业一应俱全,是临沂城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典范。
  我要利用在这里工作机会,好好珍惜宝贵的时间,好好挖掘老城的历史,整理总结东关党建资料和经验,宣传东风东关片区小区新貌,反映这方土地的变迁变化,描绘这方百姓的喜怒哀乐。
  我想,红领书记的红领,应该用奋斗的汗水染得更红!

打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