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寻茶组内容
  • 临沂市人民政府
  • 易互赢

玉虚文化

您的位置:首页>>玉虚文化

庚子年二月十五日恭贺太上老君圣诞大道显化有求必应!

时间:2020-03-08 04:37 作者:临沂民生网

自道教创教以来,历代道教徒无不崇奉太上老君,唐朝尊封老子为“太上玄元皇帝”,将老君圣诞着于国家政典,颁行天下。宋代称太上老君为“太上混元上德皇帝”,延至明清,官方,民间祭祀相沿不断,直到今天,二月十五日,都是全体道教信徒心目中神圣的一天。

二月十五,不仅是老君降诞之日,更是大道显化,重启生机之时。不仅适宜祈福纳祥,更是学道之士返本还源,谢罪自新的良辰吉日。持诵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宝诰,获福无量!

祈福:177--539--79530


(诵太清宝诰) 
 

太清宝诰⑴

至心皈命礼

随方设教,历劫度人⑵。

为皇者师,帝者师,王者师,假名易号⑶。

立天之道,地之道,人之道,隐圣显凡⑷。

总千二百之官君。包万亿重之梵炁⑸。

化行今古,著道德凡五千言⑹。

主握阴阳,命雷霆用九五数⑺。

大悲大愿,大圣大慈⑻,

太上老君,道德天尊⑼。


[注释]


太清:原指三清境之太清仙境,为太上老君所治之处。。此引指太上老君。


随方设教,历劫度人:随方,随便在什么地方。此指到处。设教,即开坛传教。道教奉太上老君为至高神之一,尊为教主。认为老君应感随方变化,无世不在。因此,老君自然会处处开坛传教。历劫,天地一成一败为一劫。此指无数此劫。度人,度化世人。因老君为代代化生,故言历劫度人。


为皇者师,帝者师,王者师,假名易号:皇,黄帝。《太上老君开天经》称:“黄帝之时,老君下为师,号曰广成子。”故言“为皇者师”。《犹龙传》说:自三皇五帝以来,老子改名换号,成为历代皇帝的老师。神农时的太成子,轩辕时的广成子,帝尧时的务成子,秦汉时的河上公,都是老子的化生。唐代帝王尊崇道教,奉老子为先祖,立庙祭祀。唐高宗乾封元年(666),封太上老君为“大圣玄元皇帝”。故又称之为帝者师、王者师。假名易号,道经称老子虽降生子殷代。但老子之号则始子无数劫,甚杳杳冥冥,渺邈久远。开辟之前,复下为帝师,代代不绝,后又化生降世,为王者师。老君为代代化生,无世不在,只不过其名不同,故称假名易号。


立天之道,地之道,人之道,隐圣显凡:立,建树、成就。天之道,即天道。指宇宙万物化生之本源。地之道,指自然界的一切规律。人之道,指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。隐圣显凡,指老君隐圣降凡,成就天道、地道和人道,从而造化社会和世人。


总千二百之官君。包万亿重之梵炁:总,聚积。官君,官员及君王。老君代代化生,为历代帝王师,众多达官贵族皆宗奉于他。包,包容。梵炁,大梵之气。指构建太清圣境之气。


化行今古,著道德凡五千言:《老子铭》称老君“道成仙化,蝉蜕渡世。自羲农以来,世为圣者作师。”故言其化行今古。道德,即《道德经》,全文约五千字,或又称《老子五千言》,为道教之祖经。《吕览·不二篇》谓老子去国西游,函谷关尹喜请为著“上下经”五千言,即此书。该书分上下两卷,八十一章。为韵文哲理诗体,上卷三十七章言“道”,下卷四十四章言“德”。故称“道德凡五千言”。


主握阴阳,命雷霆用九五数:主握,主持和掌握。阴阳,指化生天地万物的原质之气,雷霆,指疾雷。九五数,即九五之道。指雷法中的修持修炼养方法。认为,金长生在已,旺于酉五数也,墓于丑九数也;水土长生在申,旺于子五数也,墓于辰九数也;木长生在亥,旺于卯五数也,墓于未九数也;火长生在寅,旺于午五数也,墓子戌九数也。壬子为东方之根,丙子为北方之源,甲为雷,庚为霆,甲庚为雷霆之号令,壬为雷霆之局,丙为雷霆之令,子为雷霆之宗。即施用雷霆须依时令而发。


大悲大愿,大圣大慈:大悲,指悲悯世人。大愿,济度众生的宏愿。大圣,智慧超凡、通真达灵。大慈,慈祥呵护众生。此赞灵宝天尊之盛德。


太上老君,道德天尊:太上老君,道教对老子的尊称。《老子圣母碑》将老子等同于“道”,称其“生于无形之先,起于太初之前”,为先于天地的神灵。东汉时,张陵创立道教后,著《老子想尔注》谓“一(道)散形为气,聚形为太上老君”,把老子尊奉为太上老君。道德天尊,为老子的神名。道教最高神“三清”的第三位神。




一、道德经的流传

学习《道德经》,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不是“玄之又玄”的经文,而是流传至今的、浩如烟海的各种版本。38代天师张与材曾就此指出:“《道德经》八十一章,注本三千余家。”根据相关学术调查,流传至今的《道德经》注本约有一千余种。
造成这样一种现象的原因在于,《道德经》本身内涵深厚,常读常新,所以自古以来,无论帝王将相,还是道士儒生,乃至佛教僧人,都对《道德经》情有独钟。如唐玄宗李隆基、宋徽宗赵佶、明太祖朱元璋、清世祖爱新觉罗·福临等,都有御注《道德经》流传至今;至于历代学者,则有战国末期的韩非子,魏晋的王弼,宋代的朱熹、王安石、苏轼、司马光,近代的严复、魏源等等。至于社会大众老百姓,即便没有亲自翻阅过经文,至少也知道一句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又或是“道法自然”——因此可以说,作为炎黄子孙,《道德经》几乎是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。

不仅如此,《道德经》更是早已走出国门,风靡英语、德语世界。自16世纪起,《道德经》开始传入西方,并于20世纪获得广泛关注,大量译本在英语世界得到印刷出版,这其中比较有名是林语堂译本,以及海外汉学家冯家福、简·英格里希的合译本;作为德语世界中传播最广、影响最大的中国典籍之一,《道德经》的德语译本众多: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克努特·瓦尔夫主编的《西方道学目录》第六版中,收录了从1870年到2009年《道德经》德译本,共计有103 种之多,对此,德国著名思想家尼采曾经评价:“《道德经》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,满载宝藏,放下汲桶,唾手可得。”
除了英语、德语之外,据统计,到目前为止,《道德经》外文译本已有近500种,涉及30多种语言。
作为一部拥有广大读者的古代文化典籍,道祖老君所著的《道德经》既是中国道教的思想源泉,也是东方智慧的代表之一,千百年来,传承不绝的《道德经》不仅在中国社会中发生了深远影响,而且流传于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国家和地区,成为了人类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。


二、《道德经》的4个主要版本

1、最流行的两个版本:王弼本与河上公本。
三国时期生于魏国的王弼,少年天才,十多岁的时候便喜欢上了《道德经》,在他写著《老子道德经注》的时候,也不过才二十出头,而这个这本书则一直流传至今,成为我们学习《道德经》原典的一个重要依据。
《世说新语》记载:有一次,魏国的吏部尚书(相当于今天的中央组织部部长)何晏邀请一群知名学者、政要聚会,当时二十岁不到的王弼也在现场,由于他名气很大,所以作为上级领导的何晏便当众出问题考他,结果王弼不但很好地回答了领导的提问,还与在场所有宾客辩论了一番,把所有人说得服服帖帖,何晏因而感慨了一句:“后生可畏!”
后来,何晏自己要注释《道德经》,写了一半,看了王弼的《老子道德经注》,意识到自己的注释水平不够,然后就停笔放弃了。除了何晏之外,魏晋时期玄风大盛,注释《道德经》的人很多,但是真正被人接受并流传到今天的,还是王弼的注本。

河上公的版本伴随着一个非常有名的神仙传说,被葛洪收录于《神仙传》当中:
汉朝建国之初,为了休养生息,采用了《道德经》当中“无为而治”的理念,所以汉文帝自己也非常喜欢《道德经》,只是读来读去读不明白,问题很多,就四处寻找得道高人请教,听说河上公水平不错,就派人去请,请不来,便只能自己屈驾前往拜访。这两人一见面呢,我估计汉文帝是有点生气的,然后就引用王弼本《道德经》的第25章:“故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”(其他重要版本中,最后一句为“人亦大”),于是说道: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宾,莫非王臣,域中有四大,王居其一也。子虽有道,犹联民也!”,就说你虽然是得道高人,但是面对天子,也是子民,怎么一点不懂规矩,请都请不来,还要皇帝亲自来拜访?
河上公一听也来气,直接:“拊掌坐跃,冉冉在虚空之中,如云之升,去地百余丈而止于玄虚,良久,俯而答曰,今上不至天,中不累人,下不居地,何民之有?”河上公施法漂于半空,让包括皇帝在内的一群人仰头望他,然后怼道:“我漂在半空,既不着天又不着地,也没有麻烦任何人,即便你是天子,我也不是你的子民”。老神仙这么一飞,把汉文帝一行吓得半死,赶紧跪拜磕头,请求神仙宽恕。河上公看皇帝知错能改,态度不错,于是就从空中把自己注释的《道德经章句》抛给了汉文帝,告诉他,回去认真学习吧,你的问题都可以在里面得到解答——通过汉文帝之手,从而使得这本《道德经章句》流传至今。

2、最早的版本: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甲乙本
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,是西汉初期长沙王丞相、軑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,由于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,故称马王堆。
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丝织品、帛书、帛画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,为研究汉代初期的科技、历史、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。
马王堆万亩三号墓出土了大批帛书,出土时都已严重破损,包括《易经》、《道德经》、《战国纵横家书》、《养生方》以及众多古佚书,其中,《道德经》与前文所述两个流传较广的通行本有着较大区别。
根据书中字体、避讳、纪年以及墓葬年代(前168)考订,帛书较早的一类在汉朝之前所写,理由是字体近隶书,且不避汉高祖刘邦讳,被称作“道德经帛书甲本”;抄写时间较晚的一类为汉初至汉文帝初年缩写,理由是字体为隶书,讳邦为国,但不避汉惠帝刘盈和汉文帝刘恒讳,被称作“道德经帛书乙本”。甲、乙本都是《德经》在前,《道经》在后,印证了司马迁《史记》中对老子的记载,被认为是正式定本之前流行的传抄版本之一。

目前,针对上述4个古本以及其他善本进行整理和校注,做得比较好的市面通行本,作者推荐陈鼓应先生的《老子今注今译》。


三、历代道士的《道德经》注本

除了祖天师的《老子想尔注》(目前整理得比较好的,是江西人民出版社的《<老子想尔注>导读与注释》,作者刘昭瑞)之外,历代道士所作的《道德经》注疏,比较有影响的有唐代成玄英的《老子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》,唐代李荣的《道德真经注》,唐末杜光庭的《道德真经广圣义》,北宋陈景元的《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》,南宋吕知常的《道德经讲义》,南宋白玉蟾的《道德宝章》,南宋范应元的《道德经古本集注》,元代杜道坚的《道德玄经原旨》,元代李道纯的《道德会元》,明代王一清的《道德经释辞》,明代陆西星的《道德经玄览》,清代宋常星的《道德经讲义》,清末黄裳的《道德经注释》等,均收录在《道藏》当中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找。


1、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

话不是越多越好,有时候多说话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困境。与其喋喋不休,不如在沉默中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心。

生活中说话要注意对象、场合,说话之前要考虑一下话能不能说,背后议论人的行为不要做。说的是别人,痛的可能是自己。

2、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
人贵有自知之明。有自知之明才能看清自己,扬长避短把力量发挥最大效用。

汉代刘邦曾说:夫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。镇国家,抚百姓,给馈饷而不绝粮道,吾不如萧何。连百万之军,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

谁都有缺点,谁都有不擅长的东西,人生的意义正在于接纳并欣赏不完美的自己。

3、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

真正有德行的人,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。与其嘴上说的天花乱坠,不如落实在行动中。

品德的体现全在细节中,有德行的人总是嘴上说的少,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。

4、静胜躁,寒胜热。清静为天下正。

修身养性离不开“清静”二字,“清”是一种心灵状态,“静”是一种生活状态。

遇大事不要慌张,静下心来才能想到解决办法;遇烦恼事不要生气,生气伤害的还是自己的身体。

放慢自己的脚步,学会知足。自己有自己的活法,一家有一家的日子。

5、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。 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

心怀善意,才有好运降临。如果你看什么都不顺眼,悲观处事,处处以恶意揣度别人,自然日子不会好过。

做人有没有能力先放一边,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心。想要日子过得好,就要学会节俭,节俭持家才能富过三代。

6、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。

不要轻视小瞧别人,我们常说“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”,世界如此之道,你并不是世界的中心。

做人学会谦卑,只有空杯子才能盛满水,也只有把自己姿态放低才能学到东西。

7、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

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,就像乌云遮不住太阳,洪水冲不垮山岗。

困难并不可怕,真正可怕的是没有做一丝努力就在困难面前认输。成功的人,不是没有经历过困难的人,而是在困难面前撑住并熬过来的人。

只要相信自己,没有困难是克服不了的。

8、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

良药苦口,忠言逆耳,漂亮话好听却没有用,珍惜那些能给你指出错误的朋友。

生活中听人吹捧不如听些真诚的建议。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。

9、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,处其实不居其华。

做人要厚道踏实,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。一个人有权有钱没有内在也不过是个“暴发户”。

不要为了追求浮华,忘记自己的本心,丢掉自己的良心。钱财等身外之物,今天得到了明天有可能失去,只有装进内心的知识、品德才是最珍贵的财富。

10、万物之始,大道至简,衍化至繁。

生活其实很简单,不要让它复杂化。

快乐开心是生命中最重要的,一个小窝温暖就好;一顿便饭可口就好;一个爱人知心就好。



玉清圣境元始天尊,又称虚皇道君。主宰和象征天地未形、混沌未开,万物未生、阴阳未判的“无极状态”是道教的第一个大世纪,道教称混元时期。故以阳生阴降,昼短夜长的冬至为诞辰。

上清真境灵宝天尊,又称太上道君。主宰和象征混沌始清、阴阳初分、灵宝出法,随世度人的道教第二个大世纪,道教称洪元时期。故以阴生阳消、昼长夜短的夏至诞辰。

太清仙境道德天尊,又称太上老君。主宰和象征天地形成、万物化生、天生五气、地生五味、人民食之、得以生存的道教第三个大世纪,道教称太初时期。圣诞是二月十五。

玉清、上清、太清之号,皆为大道的别称,是道教对“道”分了三个不同层次的阐释,其本皆“道”,三清华诞是道教最重要的诞辰之一。

“太上老君”四字,具有极深的胜义。太者,言空间之最大;上者,言高下之最上;老者,言时间之最久;君者,言世间之最贵,所以“太上老君”四字包含至大、至高、至久、至贵,老君是道的根本化身,人们用“太上老君”透过有形的文字,来赞美不可说的“道”的化身。

老君生于无始,起于无因,为万道之先,元气之祖也。无光无象、无音无声、无色无绪,幽幽冥冥,其中有精,其精甚真,弥纶无外,故称“大道”。大道之身,即太上老君也。

老君在天为万天之主,在圣为万圣之君,在仙为万仙之总,在真为万真之先,在星为天皇大帝,在教为太上老君。道经上说道君垂迹有一千二百号,或显一百八十名,或号“无为父”,或号“万物母”,与大道而轮化,为天地而立根。

浩浩荡荡,不可名也,但后人为了赞颂老君的功德,以十个名号来尊称老君,统称为“老君十号”:一号无名君,二号无上元老,三号太上老君,四号高上老子,五号天皇大帝,六号玄中大法师,七号有古先生,八号金阙帝君,九号太上高皇,十号虚无大真人。


大唐开元三年,玄宗皇帝亲自下诏,定二月十五为玄元节,规定为法定节日,全国休假三日以襄庆祝。从此老君的诞辰便由天子主持庆贺,而普天之下的道院宫观都在这一天遥相呼应,共襄盛举。

玄宗皇帝为庆贺老君圣诞还特作《玄元皇帝赞》一首:

爰有上德,生而长年。

白发垂相,紫气浮天。

含光默默,永劫绵绵。

万教之祖,号曰玄元。

东训尼父,西化金仙。

百王取法,累圣攸传。

函谷关右,经留五千。

道非常道,玄之又玄。

打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