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我们的新时代
  • 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  • 寻茶组内容
  • 临沂市人民政府

玉虚文化

您的位置:首页> 玉虚文化

有心向道,蓄德为先

时间:2024-06-08 18:30:46 作者:临沂民生网

俗语云:“良鸟择木而栖,择之不精,必下乔入谷。”修真之学,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,其修持以道德双修、性命双修为正途。“性靠悟,命靠传”。入门修持必须明师指导,才能节节应手,步步顺利,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修持程序。


明师,是指明白、通晓修炼步骤、过程、方法、诀窍的老师,并且其自身经过切身实践体验能够解惑、释疑者。


道家学说,三千六百门,内容庞大复杂,千门百派,各有所长,各有其短,并非唯此一家独好,唯我独尊。自我标榜者,并不足取。初入门问道者,应当勇于探道,就正高贤,参稽载籍,执中而不失其权,才能访得明师。


穷理、尽性、了命,如无明师教诲指导,任你百般聪明,也难窥透其中玄奥,一纸之隔如隔千山,无明师指导则理难尽义,性难明真,命难漏尽,修业很难达到上乘境界。

640.png

师寻徒易,徒寻师难,有心向道,蓄德为先。寻师是难,但世间并非无师,空间之师则更多,树立大志和重德、修德是寻到明师的关键所在。


前人云:“修德持恒明心时,恩师自寻至静室。”这句话诚恳地说明了师寻徒的先决条件,隐显师尊无处不在,时空屏蔽也不能将其阻隔,关键是寻师者自身的基本条件是否符合基本要求。蓄德为先,明心待时是中肯之言,实修者必须有德、有志、有探道之勇气,才能水到渠成,机缘际会,寻到明师接引。

关于真师、假师前人有诀云:真师者,观其形,道貌岸然,形瘦神灼,足捷身轻,双眸炯秀,内蕴光明,巍峨顶骨,鹤发童颜,举止潇洒,言语清新,叩问玄旨,对答纷纷,非本直论,即据丹经,声声三品,神与气精,如斯内外,所遇乃真。假师者,面黑神昏,头无鹤顶,眼带蛇纹,厥口如蜜,语涉旁门,烹黄煮白,御女采阴,或施小法,摄物招魂,与谈玄奥,莫测高深,倘失其察,玷污清名,有心证道,慎勿相亲。


师,在修真界有师父、师傅之别。师父,乃终身伺奉供养,受其传递自然大道法脉同根同枝共修同证,释疑解惑直趋佳境。师傅,乃是受其传法传功之恩泽,并无特殊要求者。这点隐显同理,应当明了和注意区分。选择显态之师者,上诀可以作为参考行之。


由于世间之师,各人修为层次不同,理功法水平参差不齐,择师者不应盲目轻率地选择终生伺奉之师父。而已经选定师尊者,则应尊师重道,改择他师应当取得其同意或介绍引荐。轻率择师,频频转投,造成叛逆之“因”,其后“果”常人难明其理,对修业不利是可想而知的。


修真人寻师,一方面要寻访明师,一方面要注重万事万物皆可为师,万物皆有道,德无常师,特别是炼性功,如不掌握万事万物皆可为师的奥妙,则性体的能量难凝聚,难以取得显态世界和隐态空间的帮助,难以收集,采集信息能量,难以发现师父,错过良好机会。


明师的指导,是修真者顺利完成修业重要的前提,是实现修真大志向的保证。修真者均应以修德为先,寻找和发现明师,才能修习有成。




打印